
度量衡器具——被中香炉
发布日期:2020-09-29被中香炉从严格义上讲不属于度量衡范畴。它是我国古代香熏被褥的球形小炉,其最早的记载见于西汉司马相如的《美人赋》。西汉时刘歆的《西京杂记》中有这样的记载:“长安巧工丁缓者,为常满灯……又作卧褥香炉,一名被中香炉。本出房风,共法后绝,至缓始复为之。为机环转运四周,而炉体常平,可置之被褥,故以为名。”
“被中香炉”虽然是古人的生活用品,但其构造却揭示了物理学、计量学的一个重要原理,即古人为防止香炉中盛香料的香盂随香炉的晃动而倾覆,便设计了“内持平环”和“外持平环”,将悬挂香盂的内持平环悬挂在外持平环上,使两个持平环的轴孔正好垂直,轴心线的夹角正好为90°。由此内持平环就能避免香盂前后方向倾斜;外持平环则能防止香盂内持平环在轴向方向倾斜。由此香盂随重心作用始终能保持水平,无论香炉怎么转动,香盂都不至倾覆。被中香炉的这种结构设计与现在陀螺仪中“万向支架”的原理非常相似。
摘自《成语典故中的度量衡》 郑颖 刘海鹏 陈昂编著